摄影/本报记者钱冰戈 本报讯 伦敦奥运吉祥物为什么不是大本钟?奥运场馆为什么在赛后能拆就拆,能卖就卖?英国人从北京奥运会学习了哪些经验?这些疑问无需留到奥运会后,北京青年报派遣的5名记者昨天出征奔赴奥运前线,配合伦敦奥运会绿色环保的理念,将用在伦敦骑自行车采访的方式,为广大读者勾勒出奥运会前伦敦的新貌。 距离伦敦奥运会已不足百天,奥运热潮再度升温。伦敦奥运会紧接北京奥运会,两个城市因奥运会有了某种特殊的联系。英国是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发祥地,现在英国的职业体育和民间体育的发展状况如何?英国已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他们在北京之后,能办成一届什么样的奥运会?伦敦从北京学到了什么,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北京借鉴?英国的体育文化有哪些特色?中国人在伦敦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都参与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希望通过此次伦敦之行,为读者带回有趣的故事和有用的经验。 赶赴伦敦前线的本报记者表示,他们此行将使用伦敦自行车租赁方式,造访当地的多个奥运地标。目的地既有伦敦奥组委的办公中心,也有“隐藏”在英伦乡村的体育俱乐部;有号称斯诺克运动发祥地的克鲁斯堡,也有海德公园的绿地球场。来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本报记者还将探访设在伦敦的多家著名足球俱乐部,并提前发回精彩的采访手记。 摄影/本报记者钱冰戈 |
哀牢山成现实版“云南虫谷”?地质工作者:
清凉峰事件结局:男驴友变瘦,两人体力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