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意味着,商学院EMBA之间的“竞争”开始增强,火药味浓重,戈友开始呈现出功利心 ] 2月5日21:50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会官方微博发出一条消息,沉痛悼念一位在深圳参加当日由该学院下属戈友会主办的中欧戈七“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预选总决赛时突然离世的校友。 随即,这条消息被大量转发,截至次日下午17时,转发数量超过1000条,大量的转发和评论,集中在商学院EMBA圈子当中。 在痛惜“戈友”猝然离世的同时,人们将目光转向赛事本身——戈壁挑战赛,这个针对EMBA群体、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的赛事。 “玄奘之路” 2005~2006年,从中国西安大慈恩寺出发,到达印度那烂陀寺,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交流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历时两年,重走玄奘西行全部路线。 2006年,择取这段路程当中在中国甘肃瓜州境内直至新疆哈密这段路程中的一段,路程为112公里,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启动了戈壁挑战赛, “户外文化体验赛事”,在宣传资料当中,主办方对戈壁挑战赛进行了这样的定义。 最初参与赛事的商学院,包括了中国顶级的几家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复旦管理学院等等。 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参加者收取参赛费用,从最初到7500元人民币/人,到后来的9000元人民币/人,这一价格维持了4年。直到第六届比赛时,除最初参与赛事的商学院维持9000元/人的价格外,新加入的商学院,每位参赛者收取13000元人民币的参赛费用。 在赛制的设置上,主办方采取了每个商学院参赛者都要分为A组和B组比赛:A组进行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排名,B组仅进行个人成绩排名。这一设置方法,是期望参赛者“自动”按照成绩分化出竞赛者和体验者。 有玄奘法师1300多年前的“励志故事”激励人们“理想—行动—坚持”,一位老“戈友”回忆说,开始的赛事中,人们对“竞赛”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大多数参赛者懵懂间就走上了玄奘之路。 火药味浓重 情况在第四届赛事中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主办方第一次使用了“指卡”计时,在前三届比赛中呈胶着状态的长江商学院和清华经管学院因为赛事规则而产生了争论,经过最后一天的“柔性抗议”,清华经管学院最终决定无限期退出比赛。 “这一届比赛,也恰恰是人们从"徒步"到"奔跑"的开始”,上述老“戈友”说,这意味着,商学院EMBA之间的“竞争”开始增强,“火药味浓重”,他说,“戈友开始呈现出功利心。” 从第五届戈壁挑战赛的现场回到上海,上海交大安泰EMBA户外俱乐部发起人之一的项友亮感到有些失落,“戈壁上崇拜的是英雄,似乎并不特别鼓励用自己的方式挑战自我。”他注意到,人们对成绩的追求变得狂热起来。 作为一名户外爱好者,项友亮有些担心,“EMBA本来由很多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管理者组成的一个群体,这一赛事,似乎在无限度地激发他们这种情绪。”这恰恰背离了最初“户外文化体验赛事”的定位。 随着赛事的发展,项友亮的担心开始变成现实。各家商学院的参赛者,都在研究规则,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最终,是为了从潜在参赛者中,选择出一批成绩不错的选手,进入到A组,而被淘汰下来的那些选手,大部分成为B组的队员。 这就使得原有的“自动分化”选手的想法,变成了“空头支票”,人们关心的是成绩,在一直保持着较好团队成绩的商学院里,“只有那些能在5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跑完10公里的选手,才有资格成为A组队员。” 悖论也因此产生,原因是,EMBA的入学资格中,有一条是,要有7年以上管理经验,这意味着参赛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的确有人超越了自己,在40岁时成为一个准马拉松专业选手,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加入A组。但硬币总有两面,糟糕的是,有人因为成绩的压力,出现了膝盖伤、拉伤;严重的,甚至在备赛中昏厥,或被医生“勒令”停止跑步。 商业模式受质疑 风险的产生,既是戈壁挑战赛商业模式设置中没有避免的,也恰恰是其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触发点导致的,即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激赏”。 “大爱、互助、平等”,项友亮说,这些美好的人性闪光点,都是吸引参赛者加入比赛的重要“基因”,也应该是“体验式文化赛事”的精髓所在,而由参加赛事而带来的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当赛事背离发起的初衷时,就应该采取一些方式让其“回归”到最初的轨道上去。 “如何能让活动健康地发展下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修改赛事的规则。”上海交大安泰EMBA校友、户外俱乐部会长张立青说。这意味着,所有的参赛者都是戈壁挑战赛的“客户”,在被清楚告知参赛的规则之后,他们有权利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提出合理的要求。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是产品或者服务的供应商闭门造车完成的,应相信消费者的智慧,因为他们是真正能提得出来好建议的"体验者",”张立青说,“走玄奘之路,身体和意志的磨练固然重要,心灵和人性的发现,团队精神的体验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
哀牢山成现实版“云南虫谷”?地质工作者:
清凉峰事件结局:男驴友变瘦,两人体力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