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宁波,唐朝时称明州,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称为庆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之意,又改为明州府。到洪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改为宁波府。因当时的镇海县称作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即宁波之名由来。 唐明州建城之前,甬上已形成村落。濒临三江口的甬水村,在历史长河中,开拓发展,街巷众多,日益城市化。清光绪《鄞县志》记载:街巷地名154条。民国《鄞县通志》记有464条。改革
宁波,唐朝时称明州,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称为庆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之意,又改为明州府。到洪府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改为宁波府。因当时的镇海县称作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即宁波之名由来。 唐明州建城之前,甬上已形成村落。濒临三江口的甬水村,在历史长河中,开拓发展,街巷众多,日益城市化。清光绪《鄞县志》记载:街巷地名154条。民国《鄞县通志》记有464条。改革开放以来,又新增地名100余条。 1925年前后,宁波曾成立过街名委员会,整理城区、江东、江北地名。把零星分段地名统统伸延,统一成“路、街、巷”三种地名,尽量采用有历史性、纪念性、商业性、习惯性等予以保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以历史名人得名的地名有中山东路、中山西路、尚书街、苍水街、华夏巷、忠介街等。 中山东路 东起江厦街,西至解放南、北路口,与开明街十字相交。全长1059米,宽26-60米,其中车道18-37米。沥青路面。旧名东大路,别称东门街。永乐《宁波府志》、成化《四明郡志》称大街。雍正《宁波府志》称鼓楼东直街。光绪《鄞县志》称鼓楼大街。民国14年(1925)运城石修筑,为城厢东西干道之东段,故名东大路。民国35年(1946)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更名为中山东路。“文革”中,曾与中山西路合并,统称东方红大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中山东路。1978年-1983年,全面拆建南侧街房,拓宽改建成今貌。 中山西路 东起解放南、北路口,西至西门板桥,与西郊路相接。全长l008米,宽28.5米,其中车道19.5米,沥青路面,分隔带栽种花草。旧名西大路。永乐《宁波府志》、成化《四明郡志》称大街。雍正《宁波府志》称鼓楼西直街。光绪《鄞县志》称鼓楼大街。旧名包括贯桥头、渡母桥、鼓楼前、惠政桥、天宁寺前、河利市桥、西门口等地。民国25年(1936)建筑马路,为城厢东西干道之西段,故名西大路。民国35年(1946)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改称中山西路。“文革”中曾与中山东路合并,统称东方红大街。1981年复名中山西路。1983-1985年全部拆建南侧街屋,废西后街,拓宽改建成今貌。 尚书街 东起呼童街,西至孝闻街。长247米,宽5.5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尚书街,西至望京路,东至呼童街。”旧名尚书第、芳嘉桥跟。光绪《鄞县志》称祝都桥巷、芳嘉桥巷(一作方家桥巷)。街因旧有尚书第得名。尚书第,为明成化二年(l466)进士,太保、吏部尚书屠滽所居。至清,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二年兵部尚书屠粹忠府第。现旧第已改建为住宅。街南原有小河,今已填废拓宽成街。1981年地名普查将街西段(文昌街至望京路)划入施祥巷。中段(孝闻街至文昌街)改称尚书巷。 苍水街 东通中山东路,西至秀水街,中与开明街、解放北路相交。全长1345米,宽2-6米,混凝土、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苍水街,旧名贡院桥、甘溪头、后市、彩章衕、道后、宪墙衕。”道后、宪墙衕为街之西段。清时为宁绍台道署宪台院墙之后。光绪、咸丰《鄞县志》作线墙巷,“线”为“宪”之误。后市、甘溪头为街之东段。民国24年(1935)改建马路。以有明末搞清志士张苍水故居得名,“文革”时曾称红旗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苍水街。 华夏巷 东起握兰巷,西至解放南路。原长13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华夏巷,旧名太监衕。”因有太监庙得名。民国19年(1930)年为纪念明末抗清英雄华夏定今名。1981年又称巷为解放南路156弄。1985年为开辟药行 以商业市肆得名 以商业市肆得名的地名有药行街、大来街、天吉巷、天德巷、树巷、纱帽巷、怀安巷、元吉巷、鹅场路、博文巷、宝兴巷、生泰巷、帽店巷、鼓店巷等。 2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药行街 东起江厦街、灵桥路口,西至解放南路,中与开明街十字相交。全长1028米,宽22-10-30米,其中车道14-6-1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城区东南隅主要街道。永乐《宁波府志》称砌街。东自车桥,西至新排桥。光绪《鄞县志》载:街为李氏所砌,故名。雍正《宁波府志》称:三法卿坊东直街。乾隆《鄞县志》称三法卿坊街。西抵开明桥南侧,东至灵桥门。民国17年(1928)改建灵桥门至万泰弄一段为沥青路。(《鄞县通志》)其地,清咸丰、同治至民国间,中气药材行业极盛时,有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药行五十余家,街因此得名。 大来街 南起大沙泥街,北至咸塘街。全长480米,宽2-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大来街,旧名大来衕,黑风衕、家井巷,一作缸井巷,又作江心巷。”因清时有老大来南货店得名。 天吉巷 北起中山西路,南至迎凤街。长8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天吉巷,旧名张天吉衕。”因旧有张天吉贳器店得名。 天德巷 东起镇明路,西至月湖东岸。150米,宽3-4米,混凝土路面。民国《鄞县通志》载:“天德巷,旧名赵天德衕。后所营房。”光绪《鄞县志》称后所营巷。巷以旧有赵天德染坊得名。巷西口临月湖,有小岛称芳草湖,为月湖十景之一,1954年辟为儿童公园。 树巷 南起柳汀巷,北至欢喜巷。长143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树巷,旧名树行衕。”因其地旧有万顺木行得名。 纱帽巷 东起车轿街,西至碶闸街,中分岔南通咸塘街,北与十字井巷相接。全长262米,宽2-3米,《鄞县通志》载:“纱帽巷,旧名纱帽地。”旧又称纱帽第,亦称海神庙后。据传,巷与十字井巷交织,形似纱帽,故称纱帽地。又传清康熙间,武士张宗瀚(字齐生)建宅于此,其宅高低错落,形似纱帽,遂呼为纱帽第。旧时,巷东有岳庙西河,巷西有廿条桥河,仅南路可通咸塘街。民国18年(1929)填河建成石板小巷,定今名。 怀安巷 东起灵桥路,南至狮子街,与竺家巷相接,中段东通九如里。全长70米,宽3.7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怀安巷,旧名惠安当衕。”巷内旧有惠安当铺,故名。民国时改惠安为怀安,谐音。 元吉巷 南起大沙泥街,北至竺家巷。长99米,宽1.3-2米,石板路面。《鄞县通志》载:“元吉巷,旧名林元吉衕。”清末,巷有林元吉号贳器店,故名。 鹅场路 东南起鄞奉路,西北接南郊路,有二口。长76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民国初年,南门郊外有公胜鹅行,为白鹅贸易市场,故名。 博文巷 南起国医巷,北至苍水街。长10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国医居委会。《鄞县通志》:“博文巷旧名卜文记衕。”因清时巷内有博文记贳器店得名,沿用至今。 宝兴巷 东起孝闻街,西至文昌街。全长162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志》载:“宝兴巷,旧名宝兴当衕。”光绪《鄞县志》称石版巷。旧有慈溪人葛姓在巷内开设宝兴当铺,故名。 生泰巷 南起中山东路,北至县前街。长87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生泰巷,旧名汤生泰衕。”清末明初时,巷内有汤生泰丝线作坊,故名。 帽店巷 南起中山东路,北至巷底。长5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帽店巷,旧名太和帽店衕。”民国初年,巷内设有太和帽店,故名。 鼓店巷 南起中山东路,北至巷底。长37米,宽2.5米,混凝土、石板路面。《鄞县通志》载:“鼓店巷,旧名鼓板店衕。”清末,巷口设有鼓板店铺,故名。 以宁波城门得名 以宁波城门得名的地名有长春路、望京路、永丰路、和义路、东渡路等。 3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长春路 东起镇明路南口,与灵桥路相连;北至西门口,与望京路相接。为环城马路之西南段。全长2076米,宽32米,其中车道宽2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柳汀街十字相交,为贯通城西南之通道,亦为进出铁路南站、汽车南站之要道。旧名有长春门、一元桥、望湖桥、八角楼、三圣殿跟、太阳殿跟、马园桥、一二八桥等处。《鄞县志》载:“取义于长春门。门又仍高宪敏公闶长春观之名。”民国18年(1929)拆城。20年(1931)继建马路。新中国建立后,长春路几经修建、拓宽,改砂石路为沥青路面。“文革”中曾分路为二段:共青桥以北段,与望京路合并称长征路;共青桥东南段,与灵桥路、江厦街合并称延安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 望京路 南起西门口,与长春路相连;北至北郊路口,与永丰路相接,濒临北斗河东岸。全长1384米,宽16—19米,其中车道宽1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望京路,旧名西北脚、通利门。”民国17年(1928)拆城,22年(1933)沿城基筑马路。为环城马路之西北段。旧城西门一望京门名路。据延佑《四明志》城邑考:“迎恩门、城西门, 旧名朝京。庆元中,守郑兴裔更名望京。” 永丰路 东南起解放北路、解放桥南堍,与和义路相接;西北至北郊路口,与望京路相连。长1045米。新中国成立后,改砂石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976年拓宽为路幅19米,车行道13米。《鄞县通志》载:“永丰路,旧名东北城脚。”因旧城北门,原名永丰门,通永丰库,故名。 和义路 东南起中山东路(东门口),西北至解放北路北口,与永丰路相接。全长1019米,宽19米,其中车行道1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和义路,旧名东北城脚。”民国22年(1933)拆旧城筑马路,为环城马路之东北段。因旧城有盐仓门,一名和义门,故名。 东渡路 东南起江厦街,北至中山东路。全长349米,宽15米,车道宽11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东渡路,旧名天后宫前、天后宫后街、小江桥”。民国十八年(1929)宁波市政府填水、食二喉外之濠河,建筑柏油马路”。以旧城东渡门而名。 以姓氏得名 以姓氏得名的地名有胡家巷、柯家巷、王家巷、薛家巷、谢家巷、陈家巷、陶家巷、郁家巷、肖家巷、应家巷、竺家巷、毛家巷、陈家巷、穆家巷、费家巷、孙家巷、庄家巷、蔡家巷等。 胡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7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胡家巷,旧何胡家衕。”清时,有胡姓迁此定居,故名。 柯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80米,宽2米。旧名柯家衕。民国34年(1945)定名柯家巷。巷有柯姓世居,故名。 王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75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旧名王家墙门。民国时,改名王家巷,俗呼王家弄。始居王姓,故名。王氏先祖于清时迁来,今尚有其后裔居此。 薛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巷底。长45米,宽2.5米。南段混凝土路面,北段石板路面。《鄞县通志》载:“薛家巷,旧名薛家衕。”原系薛姓聚居,故名。 谢家巷 东起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临月湖边,北至月湖街。全长433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月湖居委会。《鄞县通志》载:“谢家巷,旧名谢御史第。”明御史谢滨居此,故名。 陈家巷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水仓巷。长96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陈家巷,旧名西殿庙衕。”因有陈姓聚族而居,故名。 陶家巷 南起象鼻巷,北至县学街。长126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陶家巷,旧名陶家衕。《光绪志》之周家桥巷,即其东南。”据传,晚清时有陶姓于此建宅定居,故名。 郁家巷 东起带河巷,西至镇明路仓桥头。长140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仓白居委会。有盛氏花厅,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鄞县通志》载:“郁家巷,旧名郁家衕。”以巷内旧多郁姓,故名。《鄞县通志·舆地志·市巷表》又注载:“《光绪志》司巷,旧有司务厅,故名郁家巷,”或“郁家巷,又名司巷,”系指城东南隅今之丝户巷一带,非指西南隅之此巷。 4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肖家巷 南起大梁街,北至中山东路,长275米,宽5米,沥青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如实居委会。《鄞县通志》载:“萧家巷,旧名萧家桥。”光绪《鄞县志》称萧家桥巷。成化《四明郡志》称宣化坊西南。巷因旧时县前河上有萧家桥得名。民国时桥废。 应家弄 东起车轿街,西至碶闸街,北达三湾弄。全长313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应家巷,旧名应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应穿藤巷。当地居民习惯称应家弄。1981年地名普查定为应家弄。以旧时居户多应得名。 竺家巷 东起狮子街,西至碶闸街。长298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据《四明谈助》载:“宋隐士竺汝舟居此,故名。” 毛家巷 东起五台巷,西至毛衙街。长96米,宽4.4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毛家巷,旧名毛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大夫巷。旧明居户多毛姓,故名。 陈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通鄞奉路。长310米,宽2-4米,为石板小巷,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陈巷,旧名陈家衕。”居户多陈姓。故名。 穆家巷 南起永寿街,折东通呼童街。长15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穆家巷小学。《鄞县通志》载:“穆家巷,旧名穆家衕。”亦称莫家衕”。巷因姓氏得名,穆、莫谐音。据传,清时有广东客户穆姓来甬经商,建宅居此,后其裔孙迁返原籍,房宅出让与刘姓,巷名未变。解放后,巷北为护建专署招待所(即今市府第一招待所)所截,另改通道东出呼童街。巷北口,旧有莫家桥,又称义桥,亦填废。 费家巷 东起孝闻街,西至文昌街,南至永寿街。长277米,宽2-3.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费家巷,旧名费家衕。”又称观音寺前。清时,有费姓聚居,故名。 孙家巷 南起广仁街,北至横河街。长132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孙家巷,旧名孙家衕。”清末,有孙姓聚族居此,建有孙氏宗祠,故名。 庄家巷 南起中山西路,西至孝闻街。长115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庄家巷小学。《鄞县通志》载:“旧名庄家巷。”因有庄姓聚居,故名。 蔡家巷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府桥街。长12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内有海曙中心小学(即旧蔡氏星荫小学)。《鄞县通志》载:“蔡家巷,旧名蔡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影泉巷。旧有影泉坊,故名。坊在蔡家巷口,民国18年(1929)整理街巷时,定名蔡家巷。巷因姓氏得名。 以桥得名 因坊得名的地名有孝闻街、开明街、迎凤街、广仁街、握兰巷等。 孝闻街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永丰路,全长1186米,宽11米,其中车道7米,沥青路面。旧名含河利市桥、水凫桥、芳嘉桥跟、孝闻坊、双池街等地。光绪、咸丰《鄞县志》称“河利市桥北横街区,北至西上桥”。即今孝闻街之南段,原为沿河小街。北段为曲折小巷。因有宋孝子杨庆故居。原名孝闻坊得名。宝庆《四明志》称修文坊,孝文巷口。光绪《鄞县志》载:“孝文坊,修文坊北。《闻志》作孝闻坊。”明洪武五年重立。1959年填塞河道,拓宽街路,并合并双池街,向北延伸通永丰路。“文革”中曾称劳动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孝闻街。并将折西通西北街段改入孝闻巷;北段(旧称佑圣观跟)通永丰路划入西北街。两侧有宁波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伏跗室、中房宁波公司、减速机厂和文昌居委会等单位。 开明街 南起解放南路三角地,北至和义路,并与中山东路、药行街相交。全长1216米,宽7-1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街处城中心,千余年前,即为鄮县治所驻地。县衙设开明桥北之开明坊。《鄞县通志》载:“开明街,旧名三角地、三法卿、冲虚观、开明坊、开明桥直街。”清咸丰、光绪《鄞县志》称开明桥大街,北至乾溪头、南至三角地。《鄞县通志》载:“《光绪志》开明坊街之北段,民国二十四年(1935)城河委员会改建柏油马路。”街因旧有开明坊、横跨县前河有开明桥得名。“文革”中曾称光明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开明街,并将太和巷、纺丝巷并入街内。两侧商肆林立,集市贸易兴旺。有梅龙镇酒楼、宁波糕团店、缸鸭狗甜食店、民光电影院、海曙少年宫、苍水卫生院、市第九中学、市纺织工业局。开明街东侧、中山东路南侧、开明巷以北、北太平巷以西约5000平方米面积之区域。为民国29年(1940)10月27日侵华日军派飞机使用细菌武器造成之鼠疫场,现已建成商业街区。 5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迎凤街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偃月街,中与镇明路相交。全长420米,宽3—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迎凤衔,旧名迎凤桥、醋务桥。”乾隆、光绪《鄞县志》称千风坊西横街。因平桥东旧有迎凤坊得名。据《宁波府简要志》载:“宋,臧中立,毗陵人,精医术。元丰间,寓鄞之南湖。徽宗后有疾,诏求天下良医,有司以闻,上命入宫诊视。疾廖,宠赍优厚,赐第于鄞,因名迎凤坊。”又光绪《鄞县志》载:“医士臧中主愈徽宗后病,赐宅南湖,诏后大书一允字,势若凤尾、时弥凤诏,故名。”“文革”时,曾改称迎新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街两侧多为居民住宅,平桥居委会设此。西端,有明代大理正卿徐时进开凿之方井。中段有明万历间建筑的大夫第(又称大范家),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仁街 东北起横河街,西至孝闻街。全长43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广仁街,旧名白衣寺跟,大池头之东西”。大池头系大桥头之误。旧时,府学前河有渠达白衣寺,上有大桥、李衙桥、启文桥。街因旧有广仁坊得名。“文革”时曾改称勤俭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有市第八中学、市工业科学研究所、广仁居委会。 握兰巷 南起县学街,折东通开明街,北至新街,中与药行街相交。全长42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多居民住宅,有老城居委会。《鄞县通志》载:“握兰巷,旧名郡庙后衕。”光绪《鄞县志》称握兰桥巷,一作木兰桥巷。巷因宋有握兰坊得名。 以历代衙署得名 以历代衙署得名的地名有县学街、崔衙街、毛衙街、马衙街、郭衙巷、甬东司巷等。 县学街 东起开明街,西至镇明路。全长540米,宽11米其中车道宽7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县学街,旧名县学前、郡庙前、石住桥跟。”“以县学宫为定名”。光绪《鄞县志》称“新市大街,即郡庙前街。东达福明桥,西达新桥。”俗又称城隍庙前街。东段多商店,西段多居民住宅。有宁波郡庙商场(为郡庙旧址)、民乐剧场、宁波市第一医院和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 崔衙街 北至中山东路,南接又新街。长270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明永乐《宁波府志》载称四港桥巷。因位于宋、元市舶司后,又称市司后桥。民国18年(1929)填岳庙西河废桥建街,改定今名。明永乐间,崔林之长子崔志道荫其父佐太祖之功,袭职宁波卫指挥同知,置崔指挥衙于此,故名。俗称崔衙前。两侧多为居民住宅,有日新居委会。 毛衙街 南起莲桥街,北至大沙泥街。长350米,宽2.5—3.5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毛衙街,旧名毛家衕。”明初,毛指挥使建衙于此,故名。街两侧为居民住宅。 马衙街 东起偃月街,西至长春路。长386米,宽5.5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马衙街,旧名马眼漕。”街南侧有水池俗称马眼漕。明初,宁波卫指挥同知马胜建衙于此,故名。街侧多居民住宅,有宁波乐器厂和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秦氏支祠。 郭衙巷 东起毛衙街,西至解放南路,中段南通莲桥街。全长309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塔前居委会。《鄞县通志》载:“郭衙巷,旧名郭衙衕。”明初,世袭宁波卫生所百户郭真建衙于此,故名。1981年又称巷为解放南路56弄。 甬东司巷 西起江左街,北至姚江边。长57米,宽4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雨东司巷,旧名甬东司道头。”清时,其地有甬东巡俭司署,故名。 以名胜古迹得名 以名胜古迹得名的地名有月湖街、大沙泥街、天一街、文昌街、塔前街、小沙泥街、桂井街、云石街、石板巷、延庆巷、白衣巷等。 月湖街 东起镇明路中段,西至月湖桥下,与花果园巷相接。全长144米,宽2-2.5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月湖街,旧名社坛桥跟。”光绪《鄞县志》称南社坛西北横街。因横贯月湖,故名月湖街。街东旧时为大庙前河,即月湖界河,跨河有南社坛桥,又名劳家桥。民国24年(1935)填河废桥,筑成街路。街西,有月湖桥。宝庆《四明志》作大桥。光绪《鄞县志》作湖心东桥。现今之石砌拱形桥为清道光间重建。民国时,全街东至镇明路,面至偃月街。(《鄞县通志》)解放后,月湖桥下西段改称月岛,东段称月湖街。为居民住宅区。 6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大沙泥街 东起灵桥路,西至开明街。长644米,宽11米,其中车道宽7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大沙泥街,旧名天封桥下、大沙泥街。”光绪《鄞县志》作沙泥街,东自锦乐坊、西至状元坊。民国18年(1929)填天封塔东河,建筑马路。因唐建天封塔,堆沙泥于两旁,故名。天封塔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街两侧有天封卫生院、大沙泥街小学、第九中学分部、闻裕仁幼儿园、大沙泥居委会。 天一街 位于城区西南隅,西起长春路,东至中营巷,北至菱池街。长345米,宽3-6-16米,沥青路面。该路原系天一巷、中营巷之西段。解放后辟筑成街。1981年11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因有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楼天一阁得名。天一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街侧还有考古研究所、天一居委会,余皆为居民住宅。 文昌街 南起乌含巷,北至西河街。全长480米,宽3—5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文昌街,旧名五块桥板、文昌殿跟。”因旧有文昌殿得名。1981年地名普查将文昌巷、长湖巷并入,南端延伸至乌含巷。孝闻居委会设此。 塔前街 东起毛衙街,西至开明街。长153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塔前街,旧名天封寺前”。民国24年(1935)改建马路。以其在天封塔之前,故名。街两侧为居民住宅区,宁波不干胶印制厂、九中印刷厂等。 小沙泥街 东起狮子街,向西转北大沙泥街。全长423米,宽3-8米。《鄞县通志》载:“旧名小沙泥街。”为大沙泥街之派生地名。民国18年(1929)填塞自青龙桥起至嘉佑桥止之河道拓宽街路。解放后,市政工程处修建道路,敷设地下管道,铺混凝土路面。1981年地名普查时沙泥巷并入。街两侧多居民住宅,有绣品厂、小沙泥街小学和小沙居委会。 桂井街 东起共青路,北接柳汀街,西至长春路。全长47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桂井街,旧名大巷衕。“光绪《鄞县志》称大巷,为今路西段。以有桂井古迹得名。”光绪《鄞县志》载:“陆庭桂井,在月湖西,(明)给谏陆懋龙宅,老桂枝蟠高结,环围如井。”因称桂井或桂花井。两侧为居民住宅区。 云石街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镇明路。长413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云石街,旧称杨憩棠衕、宝云寺跟。”光绪《鄞县志》称宝云寺巷。以旧有宝云寺、云石古迹得名。为居民住宅区,有市轻工技校、市第十一中学、镇明中心小学和云石居委会。 石板巷 南起君子街,北至药行街。长97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市化工局设此。《鄞县通志》载:“石板巷,旧名石板庙前。”光绪《鄞县志》称东石板巷。明万历间,巷内有石板庙,祀金、木、水、火、土、谷六府之神。巷以庙得名。巷内有清代学者卢祉藏书楼——抱经楼,系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巷 西起解放南路,东至巷底。长103米,宽4.6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延庆巷,旧名延庆寺跟。”又名水月桥下。因古刹延庆寺得名。昔日,寺前为日湖,沿湖为巷,巷在湖之北,有水月桥相通。自清代以后,湖面渐淤,至1957年全部填废。巷在解放南路东侧,1981年又称解放南路18弄。 月岛 古称花屿。位于月湖中心,四周环水成巷。西有湖心西桥通共青路;东侧有月湖桥、问字桥,与花果园巷相通。全长467米,宽2-4米。除南端一段改建为混凝土路外,多系石板小巷。 南宋绍兴间(1131-1161)明州太守刘珵改建月湖,置十洲胜景,称月岛。与竹屿、菊花洲并称为东三洲。刘珵《月岛》诗云“众乐亭前月满洲,雨余风静正中秋。桂花冷射千寻碧,十顷湖光烂不收。”自湖心西桥至月湖桥一段,清光绪《鄞县志》称作月湖街。今统称月岛,为居民住宅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 白衣巷 南起西河街,北至广仁街。长22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桂白居委会。《鄞县通志》载:“白衣巷,旧名白衣寺前。”亦称自衣衕寺。因旧有白衣广仁寺得名。民国初,寺改设为四明佛教孤儿院,今为民宅与仓库。 7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以谐音、寓意、诗韵目序得名 以谐音、寓意、诗韵目序得名的有伴吉巷、横河街、老实巷、翠柏路、苍松路、马鞍巷、顺和巷、九如里、怀安巷、泥桥街、十灰巷、十一真巷等。 伴吉巷 东起双桥街,西至效实巷。长126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旧名盘诘访,民国18年(1929)整顿街巷时,定名盘诘巷。旧时,其地为“堕民”聚居之处,行动要受盘查诘问,被人歧视,1981年地名普查以谐音雅化,改称伴吉巷,含“伴随吉祥”之意。 横河街 东起解放北路,西至孝闻街。全长612米,宽3—4米,混凝土路面。据《鄞县通志》载:“横河街,旧名双池头、横河头。”清116绪、咸丰《鄞县志》作黉费河头巷。因旧街南侧有黉河流经,故名。康熙《宁波府志》载:黉河,府治西北百步,四周学宫。”民国时,改黉为横,谐音。并将“双池东西一段并入之”(《鄞县通志》)。 老实巷 南起小梁街,北至中山东路,中段东伸至巷底,全长31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小梁居委会。《鄞县通志》载:“牢城营巷,一作牢食营巷,误,今呼为老实巷。”系谐音演化,沿用至今。 翠柏路 北起环城北路,南至西郊路。长2200米,宽24米,其中车道宽14米。旧有柏树桥,路西有市缀文物保护单位三忠墓(明兵科给事中董志宁和侍郎冯京第、王翊葬此)。路名翠柏,寓翠柏常青之意。 苍松路 北起西郊路,南至柳汀街。长1000米,宽22米,混凝土路面。规划向西南延伸至环城西路,总长约2000米。1990年拓建。为与北端之翠柏路相应,故名。 戒珠巷 东北起镇明路,西南至月湖街。长13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市第二幼儿园。《鄞县通志》载:“戒珠巷,旧名戒珠桥衕。” 《光绪志》永宁巷,一作石皆嘴桥巷,又作石皆桥巷。”旧时,横跨大庙前河有石皆嘴桥,始建于北宋,桥石乌黑如玉,故名。南宋时,有韩姓出资重修,改称韩家桥。明代费姓重建,取唐文宗“戒珠在握,明镜入怀”句,以“戒珠”音近“石皆嘴”,遂改称戒珠桥。 马鞍巷 东起碶闸街,西至东太平巷。长131米,宽1.8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马鞍巷,旧名马屎衕。亦作马贺衕。”因旧时为养马、租马之处,多马屎故。民国时雅化为今名。 顺和巷 南起大沙泥街,北至县学巷。长84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人和巷,旧名顺和堂衕。”光绪《鄞县志》称天封塔后巷。因旧有顺和堂得名。人和为顺和谐音变化。 九如里 东起灵桥路,西至怀安巷,长52米,宽2.9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九如巷,旧名九如里。”以旧有九如里得名。“九如,”源出《诗经·小雅》:“天保九如”,寓福寿绵延之意。1981年地名普查按当地居户习惯,复称九如里。 怀安巷 东起灵桥路,南至狮子街,与竺家巷相接,中段东通九如里。全长70米,宽3.7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怀安巷,旧名惠安当衕。”巷内旧有惠安当铺,故名。民国时改惠安为怀安,谐音。 泥桥街 东起车轿街,西至碶闸街。全长33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泥桥街,旧名药行街后街。”光绪《鄞县志》称霓桥巷,一作泥桥巷。民国14年(1925)填破石河扩宽路面,称泥桥街。因旧时,药行街后河有霓桥得名。霓桥,光绪《鄞县志》作泥桥,《嘉靖志》作霓桥。“霓”与“泥”谐音,从俗称泥桥街。 十灰巷 东起滨江路,西至濠河街。长63米,宽2.8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十灰巷,旧名外濠河。”据民国《鄞县建设》载:为灵桥西堍第十条横巷,诗韵韵目十为“灰”,故名十灰巷。 十一真巷 西起濠河街,东至滨江路。长78米,宽4米,混凝土路面。有鄞中运输公司、奉化西坞轮船码头。《鄞县通志》载:“十一真巷,旧名外濠河。”为灵桥西堍第十一条横巷。诗韵音相十一为“真”,故名。 8 【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以坊得名 因坊得名的地名有孝闻街、开明街、迎凤街、广仁街、握兰巷等。 孝闻街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永丰路,全长1186米,宽11米,其中车道7米,沥青路面。旧名含河利市桥、水凫桥、芳嘉桥跟、孝闻坊、双池街等地。光绪、咸丰《鄞县志》称“河利市桥北横街区,北至西上桥”。即今孝闻街之南段,原为沿河小街。北段为曲折小巷。因有宋孝子杨庆故居。原名孝闻坊得名。宝庆《四明志》称修文坊,孝文巷口。光绪《鄞县志》载:“孝文坊,修文坊北。《闻志》作孝闻坊。”明洪武五年重立。1959年填塞河道,拓宽街路,并合并双池街,向北延伸通永丰路。“文革”中曾称劳动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孝闻街。并将折西通西北街段改入孝闻巷;北段(旧称佑圣观跟)通永丰路划入西北街。两侧有宁波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伏跗室、中房宁波公司、减速机厂和文昌居委会等单位。 开明街 南起解放南路三角地,北至和义路,并与中山东路、药行街相交。全长1216米,宽7-1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街处城中心,千余年前,即为鄮县治所驻地。县衙设开明桥北之开明坊。《鄞县通志》载:“开明街,旧名三角地、三法卿、冲虚观、开明坊、开明桥直街。”清咸丰、光绪《鄞县志》称开明桥大街,北至乾溪头、南至三角地。《鄞县通志》载:“《光绪志》开明坊街之北段,民国二十四年(1935)城河委员会改建柏油马路。”街因旧有开明坊、横跨县前河有开明桥得名。“文革”中曾称光明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开明街,并将太和巷、纺丝巷并入街内。两侧商肆林立,集市贸易兴旺。有梅龙镇酒楼、宁波糕团店、缸鸭狗甜食店、民光电影院、海曙少年宫、苍水卫生院、市第九中学、市纺织工业局。开明街东侧、中山东路南侧、开明巷以北、北太平巷以西约5000平方米面积之区域。为民国29年(1940)10月27日侵华日军派飞机使用细菌武器造成之鼠疫场,现已建成商业街区。 迎凤街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偃月街,中与镇明路相交。全长420米,宽3—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迎凤衔,旧名迎凤桥、醋务桥。”乾隆、光绪《鄞县志》称千风坊西横街。因平桥东旧有迎凤坊得名。据《宁波府简要志》载:“宋,臧中立,毗陵人,精医术。元丰间,寓鄞之南湖。徽宗后有疾,诏求天下良医,有司以闻,上命入宫诊视。疾廖,宠赍优厚,赐第于鄞,因名迎凤坊。”又光绪《鄞县志》载:“医士臧中主愈徽宗后病,赐宅南湖,诏后大书一允字,势若凤尾、时弥凤诏,故名。”“文革”时,曾改称迎新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街两侧多为居民住宅,平桥居委会设此。西端,有明代大理正卿徐时进开凿之方井。中段有明万历间建筑的大夫第(又称大范家),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仁街 东北起横河街,西至孝闻街。全长430米,宽2-4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广仁街,旧名白衣寺跟,大池头之东西”。大池头系大桥头之误。旧时,府学前河有渠达白衣寺,上有大桥、李衙桥、启文桥。街因旧有广仁坊得名。“文革”时曾改称勤俭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有市第八中学、市工业科学研究所、广仁居委会。 握兰巷 南起县学街,折东通开明街,北至新街,中与药行街相交。全长42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多居民住宅,有老城居委会。《鄞县通志》载:“握兰巷,旧名郡庙后衕。”光绪《鄞县志》称握兰桥巷,一作木兰桥巷。巷因宋有握兰坊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