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80-2886-2882
快捷导航
驴友-Cts 发表于 2012-1-25 0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坛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场所,是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多种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庄严肃穆,古朴幽雅,是明清皇家建筑艺术的又一智慧结晶。

  地坛,又称方泽坛,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祗神”之场所,也是中国(旅游网)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进行扩充和改建。明清两朝共有14位皇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终。1925年地坛被辟作京兆公园向巿民开放。1926年后,园内屡驻军队,逐渐荒废,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移到地坛居住,地坛遂停止开放。解放后,地坛重新被建设成公园,对外开放。地坛公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现管理面积37.4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布局以北向为上,由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外坛。内坛墙四面辟门,外坛墙仅西面辟门。外坛门至安定门外大街之间是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间四柱七楼木牌楼一座,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内坛中轴线略偏于东部。主要建筑有三组,方泽坛和皇祇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圈等附属建筑。地坛建筑的内檐枋心彩画为双凤和玺彩画。建筑周围植满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地坛内有大片空地,现有树木3.6万多株,草坪8.2万平方米,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有174株。

  特色景观

  方泽坛

  地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俗称拜台。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象征“地谓之黄”。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坡有特色,被称为“将军柏”。其中“老将军”干围4.8米;“大将军”干围5.15米。另一“独臂将军”干围3.16米,因曾屡次受创,仅存一枝故名。

  皇祇室

  位于方泽坛南侧,北向五开间。有围墙,北向一门,围墙和门楼覆黄琉璃瓦。殿内供奉皇地祇神位。殿内彩画是清乾隆原貌,为双凤和玺彩画。

  神库

  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这组小建筑群是由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大殿和两座井亭组成。正殿叫“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轿子)、龙亭(抬配位、从位诸神位的轿子)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

  牌楼

  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西门的第一座建筑物。地坛牌楼与颐和园东门外牌楼一样高大雄伟。明代始建时称“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时改为“广厚街”牌坊,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两个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的牌楼,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于1990年重新建设的,新建的牌楼高达13.5米,气势高大雄伟,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本“天龙地凤”之说,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今天的牌楼已成为地坛公园重要景点之一。

  牡丹园

  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植物品种最丰富,亭、廊、水榭、花架等园林小品最精致的园中园,园内通过整合的设计手法,遵循现已形成的园林布局,采用形态生动,布置形式灵活的自然山石与灌木相结合的形式来处理驳岸,与水榭保持景观风格的统一,充分体现出中国(旅游网)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思想。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驴友网 发表于 2012-1-25 0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1、门票价格:2元/人
  2、开放时间:6:00-21:00
  (提示: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仅供参考,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3、最佳旅游时间:每逢春节均举行大型文化庙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1269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关注我们:驴友网

官方微信

APP下载

全国服务热线:

18028862882

公司地址:桂林市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运营中心:广西省桂林市七星区信息产业园655号B区1068室

邮编:514000 Email:lvyoushequ@163.com

旅游社区有限公司   ©2015-2024  驴友社区网  版权所有©驴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