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佛寺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寺院落面后,以“净土之因缘”命名,因名净因寺,俗称大佛寺。值得一提的是,寺旁古柏,长势奇特、怪异,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一大奇观,亦为晋阳一景。 大佛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据考证,大佛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阁内土洞深邃,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跌坐,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物。净因寺和土堂大佛共居地刹,实则自明以后已自成格局。 现存除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寺分前后两院,前院除大佛阁楼外,还有天王殿和东配殿,前后院之间有大墙和垂花门相隔,后院由大雄宝殿、观间殿、地藏殿和倒殿所组成。凡是来此寺游览的人,首先参观的必是土堂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