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2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 馆藏文物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院珍贵藏品约2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此外,该院的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基础设备、设施完备,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图书计16万余册,古籍11万余册,其中善本888函、5043册。被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珍贵藏品 鸟尊: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在凤鸟的腹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鸟的尾部,一只可爱的大象探出了脑袋,长长的鼻子恰到好处地与凤鸟的双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保证了鸟尊的稳定性。器盖内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这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龙形觥: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并以此处为流。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纽。器身两侧各有一对耳可以用来悬挂。腹两侧饰鳄鱼、夔龙纹。龙形觥遍饰华丽精美的图案,花纹线条流畅明快。 木板漆画:1965年发现于山西大同市石家寨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为墓室屏风的一部分,画面内容取材于《列女传》。木板漆画笔法熟练,面容生动,衣纹流畅。画面的间隙还有大片题记和榜题文字,似隶非隶,似楷非楷,是难得一见的北魏墨迹。 虞弘墓石椁:上等汉白玉质地。石椁造型为仿木结构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外壁布满了局部描金的精美的浮雕装饰。虞弘是中西亚地区鱼国人。石椁浮雕上是深目高鼻的胡人在举行宴饮、观看乐舞、户外射猎以及家居和行旅的场面。 精品典藏 青铜:山西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时代序列完整,分布遍及全省。 陶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发明了陶器。仰韶时代的山西彩陶以花卉图案最具特色。除日用陶器外,各地不断出土历代陶艺作品。 玉器:玉,古老而神秘,晶莹其质,典雅其色。古人赋予它至高无上的灵性,代表高贵与神圣,象征纯洁与美好,被人格化而又超乎自然。山西历代玉器以出土居多。陶寺玉琮是祭祀天地鬼神的灵物,黎城神面纹玉戚则是权力的象征。 石雕:山西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自然环境,成就了高超的石刻艺术。从西汉起2000年来,各类石刻作品精彩纷呈。运程征集的汉代圆雕蹲虎,简练拙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