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由成都市川剧院打造的《川剧秀——变脸传奇》旅游演出在成都公演,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捧场。以地方剧为旅游演出常演剧目,这是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国的首创。
不断创新的基础在于积淀多年的文化旅游资源:四川有文化部命名的“自贡彩灯之乡”、“安岳石刻之乡”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有着号称中国情歌王国的康定,有火把节的故乡西昌,有被誉为“浓缩了的西藏”的理塘。此外,还有川剧、清音、变脸、吐火、藏刀等独具特色的表演。坐拥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的四川,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飞速发展?
传统文化焕发崭新活力
近年来,我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以“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经济受益”的高层次旅游消费方式,提升了四川在全国甚至世界的整体形象,更促进了四川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宽窄巷子,最成都。”2008年震后开街的宽窄巷子是四川文化旅游产业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打造方成都文旅集团提出的文态、形态、业态“三态融合”发展思路,让宽窄巷子凝聚成都文脉精神的同时,又聚集了人气和商气,让成都旅游市场消费更现代、更繁荣。
相关调查显示,在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资源最感兴趣的三大内容中,有两部分是文化旅游资源,即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比例分别高达44%和34%。可见,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方式。
四川已推出的精品旅游线路中,总是旅游与文化“两条腿”走路:
深受日韩客人喜爱的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就既拥有重要的三国文化遗址,又包括剑门蜀道的雄伟风景。
刚结束不久的2011理县红叶节上,跳着羌族“饰比”、敲着羊皮鼓的老人成为媒体的焦点,这恰恰是民俗风情的魅力……
随着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被人们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又焕发活力,一些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也得到维护和管理。北川文化旅游灾后重建中就修建了十几个羌族文化传习所,让传统的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等得以重新发掘和重视。
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13元——随着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旅游演出最需有地方特色
作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旅游演出市场的兴衰,向来被认为是一个区域文旅产业成熟与否的标志。
若干年前,张艺谋团队的《印象·刘三姐》带动了全国的旅游演艺事业繁荣。之后,一系列“印象”演出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却再难有当年《印象·刘三姐》的风光。
近几年,四川旅游演出产品层出不穷,但相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身份来说,演艺产品仍然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