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其城为渤海时期山城,城垣依山势而建,三面萦绕溪水。在城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了望台,均利用突悬外伸百余米的山峰修建。山城北与中苏边界的烟筒砬子山相望。 “萨其”为满语,意为“砍”或“砍平”,萨其城得名于此城为修整山坡而筑之城。位于杨泡满族乡杨木林子村南山,距市区14公里,城乡6华里有珲春河自东向西流,南山的东脉自然形成的两个山口,即小汪沟和大汪沟,面对泡子沿村,紧贴南山西麓的一条大道,向南通往松林村。198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萨其城城垣石筑,高约2-3米不等。墙内侧有宽2-5米、深1米左右的壕沟。城周长约7000米。城西南角和东端各有一了望台,两处了望台都是利用突悬外伸百余米的山峰修建而成。西南角了望台,高约3米,直径30米,周围绕以石墙。登临此处,珲春盆地尽收眼底。东端了望台的形制与西端了望台基本相同。 山城有5处门址,即一南门、一西南门、一东门、二西北门。门址均宽8米。西北两处门址分别设在山沟口两侧,相隔约20米。沟口中间筑一条东西长70米、高10米的石墙,横堵沟口,以加强防御。西南门设在西南角了望台附近的险要处。南门修于西南门的东侧,两者相距500米左右。东门址开于东了望台的北部。城内可分为东和东南两个沟岔,东沟长,东南沟短。从城西北门进入城后,逆东沟而上,可到达东门;沿东南沟而行,可到达南门。城内距北门300米有一座小山丘,小山丘顶部设有了望台。据《珲春县志》载:“山丘上除了望台外,尚有两处废井址”。山丘两侧和北面的缓坡上,各有一处遗址。两侧的遗址,均南北长60米,东西宽30米。遗址地面上散布着灰色和褐色板瓦、筒瓦。板瓦的凸面上施有席纹、斜方格纹、“之”字形纹、绳纹等纹饰。其中一件灰色素面瓦上,有凸起的“王”字,下一字残缺。檐头板瓦端处,有指压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