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这灵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加上舜帝与娥皇女英的美妙传说,更引人遐想。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妃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旅游网)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等。 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旅游网)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特色景观 二妃墓 二妃墓,全称虞帝二妃之墓,在君山斑竹山西头。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当时,舜帝的两个妃子见夫久出未归,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君山,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肝肠寸断,忧伤成疾,不治身亡,葬于君山。二妃墓历代屡建屡毁,197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墓为圆形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狮、象、中竖墓碑"虞帝二妃之墓",其字系清两江总督彭玉麟手笔。碑前置一石刻香炉。由香炉走下几级台阶有一条1.5米宽的祭道,祭道两旁石碑上刻有东汉刘向“印心石屋”文。二妃墓前20米处的一对2.8米高的引柱上镌刻着民国七年(1918年)舒绍亮题写的一副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飞来钟 现挂在君山龙舌山中部一钢筋水泥预制亭上。相传为南宋杨幺起义军驻君山时铸造。古钟重约4000斤,为铜铁合金体,上铸“皇帝万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6个大字,4方凸出部分用生铜浇铸的4条金龙,栩栩如生。现在的飞来钟,1979年由岳阳市阀门厂复制而成,高2米,直径1.2米,重约2000斤。钟身上改铸“等贵贱,均贫富”,是钟相、杨幺起义的战斗口号。 龙涎井 在君山龙舌山前沿,为君山五大名井之一。1979年按原貌恢复。井口直径0.84米,口上围一环龙云纹石圈,外围砌环状,纹饰三层。井内赭黄色岩石形象龙舌,泉水从岩石上注入井内,一点一滴,好似涎水。距井口1米远的地方,立雕龙柱坊一对,高3米,门宽1.4米,门楣上镌刻“龙涎井”三个字。相传这里的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终年不涸,是龙舌上一点一点滴下来的涎水。清代万年淳在《君山茶歌》中这样赞美它:“试挹龙涎烹雀舌,烹来常似君山色。” 斑竹 斑竹又称湘妃竹。刚竹的变种,湖南特产,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斑竹特有的斑点就是第一次发笋后长出来的,一圈圈紫色的花纹,好象一滴滴珠泪。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是君山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相传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毛泽东也于1961年在《七律·答友人》一词中用"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