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立冬的第三天,正好周六,正遇降温,预报当天最低温度零下10度。几个想去户外徒步的人在鄂尔多斯的微信群里招呼,一大早,十多个人便陆陆续续聚到一起,在当地早已经供上暖气的屋子里,一大碗肥瘦相间的羊肉面入口,熟悉的朋友打着招呼,新朋友互相介绍,寒冷这件事情,显然是被遗忘了。 今天徒步的线路是秦直道徒步活动第二天的库布奇沙漠纵穿路段,一段有人退却有人差点儿崩溃的路段,也当然成为难忘的路段。老队员再次挑战,错过的队员和新队员跃跃欲试,人数不多,劲头不小,于是出发地西柳沟河边的照片有了特战队的味道。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几字形湾的南侧,横跨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黄河如弓,库布齐沙漠就像"弓上的弦",这正是库布齐的蒙古语意思。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约2300年前的秦直道,在这一段被沙漠覆盖,以至于有人猜想,如果清理开沙漠的一角,会不会看见保存完好的秦直道? 有著名的修行者建议,迈左脚时心落在左脚上,迈右脚心落在右脚上,此为行走修心。我们的思绪却总要飘一会儿,就算等待后来的几位队员时的聊天吧。 十点,人到齐了,开始爬上河边的第一道大坡。上一次活动中,有队员在爬到中间的时候折返了,这一次,一位新队员直说遇到了"下马威"。 沙漠中的各种叫做"沙某"的植物基本枯萎,有的已经干硬,一些微小的茅刺钻进裤腿,得很仔细地寻找,才能证明皮肤的警报是正确的。 阳光晒到后背上,感觉相当温暖。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一个不断被重复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到终点还有多远?各种各样的回答,正式的或玩笑的,有老队员说:管他呢,一直走就到了,反正我们是来走路的。确实,过程还是终点,正如第二季第二场队员东瓜在庆功宴上感概:"徒步是门哲学"。 中午过后,风逐渐大了,来自旗旅游局的队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有五六级风。入冬的季节,这里,大风和降温常常相伴而来。 一群人躲在一个向阳的沙坡面午餐,各自准备的路餐立马让胃口丰富起来,神枪手老杨从他的军用保温盒里拿出了烂腌菜,"一到周末就想走走"的张莉拿出了自个儿再加工的洋芋,老队员史强自制了三明治,还有队友手中传来递去滚烫的热茶。 躺在斜坡上,蓝天透彻,阳光直射下来,从北京的雾霾中走过来的老队员,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达拉特旗旅游局温云耀局长在群里说:"对北京的人来说,风也是值得享受的。"对,更何况,还有这冬天午后的阳光,沙坡,以及队友们的欢乐。 下午越走风越大,迎面吹来的风,让人口不能言,甚至呼吸都有了压迫感。回头看去,细沙如烟如雾,妖娆地掠过沙梁。粗一些的沙粒,聚众冲锋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沙漠也被这份自由感染着,显露出万千洒脱。 天空中的云逐渐多了起来,好在空气依然清冽干净,显然不同于令人窒息的沙尘暴。 大风中,大家行的进速度明显加快,除了停下来倒掉鞋子里的沙子,甚至脱下袜子倒沙子外,赶路是主题,感悟呢?不着急,慢慢来。 傍晚时分,太阳就快要落到沙丘后面了,沿黄公路近在眼前,沙漠对面就是鄂尔多斯的水源保护地展旦召草原,秦直道徒步活动的第三天我们就要从这里穿过,直达黄河古渡口。夏天,穿绕在草原村庄中间的县级公路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胜地。 几株荒草在落日里摇晃,想要拿出手机来拍照,手机正好没电,摘下手套的手被没了阳光的寒风吹得冰冻到骨,提醒满脸沙子的徒步者,这真的是北方的冬季了。 大家嘻嘻哈哈清理身上头上的沙子,国土局老队员韩局长带来的新队友除了脚疼,感觉良好。什么时候带局里的一百来个同事走一天,这么多人准备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是韩局长给旅游局的两位队友的。 一周前,一批老队友在鄂尔多斯康巴什组织了第二次的徒步活动,一个多月前达拉特旗地方法院的七十多位同志组织一天"走出你的沙漠",五个月前的六月份徒步协会(筹)会长杨二虎带领三十多人冒着三十多度的酷暑徒步穿越沙漠乡村,最后到达白泥井乡的万亩生态有机农场。那一晚,一群EMBA的学员也在那里学习聚会(活动记录见"百花齐放才是春")。六个月前的五月四号,第一季老队员达拉特旗纪检委冯涛副书记,也是首任为徒步活动的开展鼓与呼的徒步协会(筹)会长,组织纪委监察局的40多位同事徒步,之后为雅安地震捐款。 第二季第二场的队友神枪手老杨感概:"这走一天,可比坐在那里打麻将有意思。"有人要说了麻将有麻将的乐趣,要不怎么传了这么多年?而且美国人还要请教练来学习?不过,坐久了,吸着一手或二手的烟,对身体不好,打麻将累了的时候出来走走,一定好。 对明年第三季的队员来说,有个好消息是,老杨将作为志愿者大厨为队员们炖"闻名已久"的大锅羊肉。冬季徒步后第三天晚上的聚会上,在他的老同学二虎会长的激将加鼓励下,老杨更是当场交出身上的烟盒,决定戒烟。这对他和他的家人是个好消息。 同样在那天的聚会上,未来每周的爬山徒步活动在不断地计划中,因为老队员响沙酒业的徐向东带来了新酿制还未上市的粮食酒,要为善行天下徒步队员专门定制生产的原浆酒及广告词,也在玩笑地认真地讨论着。 很多年前有人说过,户外是一种生活方式,徒步,作为户外运动里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生活在达拉特旗,这一片黄河环绕,高原、沙漠、草原交错的土地上的人们来说,徒步已然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 境内有八大孔兑(蒙古语河流的意思)流向黄河的达拉特旗曾经是草肥水美的地方,秦汉时期隶属九原郡和五原郡,蒙古三大史学著作《蒙古秘史》(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秘史》列为世界名著)、《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中的《蒙古黄金史》就在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的阿什泉林召内由喇嘛罗卜藏丹津写成于十八世纪。历史上大约同时代还有一位名叫罗卜藏丹津的人,是青海和硕特蒙古族最高首领,以叛乱留名于世,致青海民不聊生,后被俘软禁病死北京。文革之前,阿什泉林召大约有1100多喇嘛在那里学习生活,一口煮饭的大锅内可以坐下四个人打扑克。具有国际声誉的治沙基地恩格贝国家地质公园也在达拉特特旗境内,恩格贝和阿什泉林召曾经是我们第一季徒步活动的营地。 随着达拉特旗旅游局旅游服务中心的设立,一小时从北京飞抵包头机场,30分钟到旗中心区域的达拉特旗,与其他位于神奇北纬40度的区域一样,一定会留下越来越多人的脚印。 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带走当地人民的热情,留下不一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