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萤火虫洞内熠熠生辉,灿若繁星。远远望去,仿佛观赏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群星”倒映在水面上,如万珠映镜,美不胜收。有人把这种自然奇观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也称萤火虫洞、怀托摩洞,位于新西兰的怀卡托的怀托摩溶洞地区,因其地下溶洞现象而闻名。这是个有1.5万年历史的钟乳石溶洞,地面下石灰岩层构成了一系列庞大的溶洞系统,由各式的钟乳石和石笋以及萤火虫来点缀装饰。此洞穴的山上原有一个小湖泊被冰封着,后来因为气候改变,冰雪渐渐退去,流入下方的石灰质之岩层裂缝,逐渐冲蚀成一洞穴,因生成年代仍属年轻,洞穴内尚有水流,且洞穴仍在扩大中,因此称之为活性岩洞。洞穴下方因水流冲积较坚硬之黑石,造成如球一般圆滑的黑石滞留在洞口,煞是可爱。洞穴上下均有通口,吸引许多昆虫入内繁殖,其中以捕食昆虫、如蜘蛛般的萤火虫,属该洞穴中最奇特的居民。萤火虫吐着一粒接着一粒如珠子般的粘丝,以及尾部发出的蓝色萤光,星罗棋布攀附在岩洞深处的上方,像极了满天星斗般迷样的情景。
历史
1887年,一位当地毛利族族长塔·帝努老及一位英国测量师法兰德首次进入萤火虫洞,他们用亚麻秆做成竹筏,用蜡烛照明,沿小溪向洞底进发。当眼睛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有无数闪亮的光点映在水面上,经仔细观察,原来洞壁上爬满了成千上万的萤火虫,那些奇异的光点就是它们散发的光亮。经过多次探险后,他们终于摸清,这个奇异的钟乳石洞共有三层,顶层有出口直通洞外。他们大喜过望,旋即向地方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经当地政府审定,于1888年向游人开放。当年他们探险时的进口,做了出口;当年的出口,成了入口。距发现此洞百年后的1989年,新西兰当局终于把这个洞的所有权归还给了毛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