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在雪中穿越
终于有手机信号了,驴友们打电话报平安。
驴友们下山后休息,刻意回避着媒体采访
画面扫过一片白雪皑皑的大山,层峦叠嶂。太阳刚刚升起,一缕曙光洒在不远处的雪山峰顶,金光万丈。这就是四姑娘山景区龙眼沟里最壮观的风景——日照金山。
镜头有些摇晃,画外音里夹杂着笑声和感叹声。几个身着冲锋衣的年轻人在雪地上肆意嬉闹,他们手里攥着根黄瓜代表话筒,模仿电视台出镜记者描述自己的兴奋……
这是一群正在四姑娘山徒步穿越的驴友。“驴”用在人的称呼上往往不是好词,但“驴友”却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自称和对同好者的尊称,带有几分戏谑。像驴子一样能驮善走,吃苦耐劳,是驴友自豪的资本之一。
视频拍摄于10月4日。他们已经“驴行”了5天,终于见到了一路追寻的风景。
到了10月7日,穿越活动预定的最后出山期限,这群驴友却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随后的搜救引起广泛关注,甚至举国上下都在为这几个驴友的安危揪心。
10月12日,驴友平安出山。人们为之悬着的心放下了,但由此引发的争议远未止歇。
“失联”
10月8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这天中午,正在和朋友吃饭的四川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高敏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区号显示来自上海。
电话那端的声音很焦急,话语有些凌乱,大意是:他的几个朋友在四姑娘山景区徒步穿越,已经进山一个多星期了,到现在还是联系不上。
高敏说他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登时紧张起来,他的第一反应是:“又出事了!”
高敏有25年登山经验,几乎爬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对离成都不到300公里的四姑娘山最熟悉不过。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由四座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组成。这里很早就被开发为旅游景区,但真正让其闻名于世的,还是它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吸引力。
“四姑娘山可以说是全国户外资源最富集的地方,可以登山、穿越、攀冰、攀岩、露营,以前双桥沟还可以漂流。特别是徒步穿越,景区内的几条线路都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眼中的圣地。”高敏说,“最关键是这里离成都非常近,方便到达,所以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的驴友。”
户外运动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风险性,来的人多了,“出事”的概率也大。就在今年6月,两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穿越四姑娘山途中失踪。高敏也参与了那次搜救,最终无功而返。时隔仅仅4个月,悲剧会不会重演?
高敏说,后来很多媒体报道一上来就说驴友“失踪”,这个用词不准确。只有进行搜救之后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才判定“失踪”。而当时的情况是“失联”,也就是失去联系。
四姑娘山景区内满是崇山峻岭,绝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没有手机信号。这些驴友一俟进入景区,就与外界断绝了联系。这种“失去联系”是正常的,危险在于他们超过预定出山期限仍然“失联”。
电话那端的求助人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只说有这么一个自发组织的徒步穿越团体,大概有十来个人。而他们的穿越路线、时间、装备等细节都不掌握,这些恰恰是展开搜救最需要的资料。
高敏马上联系了四姑娘山景区。那边也得到了同样的求助信息,但景区的游客备案却没有这样的徒步穿越团队。景区有一支山地救援队,属登山协会分支机构,已经在景区内展开搜救,却没有任何线索。
这样的情况,高敏也不是第一次碰到。驴友进行的户外运动,多数情况属自发组织、实施,景区管理部门并不掌握。他马上派出了登山协会的两名登山教练赶赴景区,协助搜救。
当天晚上,又一个来自浙江的电话打到了高敏的手机上,同样是那群驴友的一个朋友,他提供了更多的有效细节:这支驴友由9人组成,来自广东、浙江、湖北、上海等地。他们于9月30日进入四姑娘山景区,准备沿海子沟、龙眼沟一线进行穿越,原本应该在10月6日左右出山。
这些情况同样没有反映在四姑娘山景区的游客登记上。不过,在9月30日的游客登记备案中,有一支6人团队申报了两天的露营计划。备案中记录的团队高山协作叫唐阳华。
高山协作是为户外运动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专职人员,主要职责是向导和技术指导。四姑娘山景区有62名高山协作,全部是四川省登山协会培训并颁发的证件。对唐阳华,高敏很熟悉:“他是我培训出来的,在四姑娘山的高山协作中数一数二。聘请他的驴友多数是‘行家’,一般也不会止于露营,更有可能的是徒步穿越。”
高敏认定这就是那支失去联系的穿越团队,很可能是为了省钱而少报了人数,虚报了活动内容。事后高敏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
而得知唐阳华是这个团队的高山协作之后,高敏说“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根据经验,高敏判断,这样规模的徒步团队,全部遇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户外活动面临的几大风险来说,有唐阳华这样本地牧民出身、又经过科学培训的高山协作带队,食物中毒、迷路这样的团体性风险也不太可能出现。他最担心的是驴友中有人受伤、生病或高山反应严重,拖住了整个队伍。
高敏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困住这支驴友队伍的,倒是高山协作提出的一条新的穿越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