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故宫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到近日微博曝光的一名中学生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以及一名记者在甘肃敦煌壁画刻“到此参观考察”,“到此一游”陋习再次掀起舆论风波。古建专家表示,在古建上刻字,对古建的损坏是不可逆的,将成为古建的“永久伤疤”。心理专家分析说,爱刻字的人,自我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较低,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不足,刻字可以表明自我的存在,但他们却没想到这种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隐蔽处景点
每一块古砖都刻了名字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一处皇家园林。记者走遍这处公园,在著名景点、游人较多的地方,几乎没有发现刻字留名的现象。但是,唯独在一座城楼上,不仅发现了刻字,而且刻字非常多。
据了解,这是园内唯一修建在山上的城关,也是目前园内唯一允许游人登上的城楼。但是,这里游人却非常稀少,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比较隐蔽,一般游客的观光游览很难发现这处景点。另一方面,这处景点在山上,上山之路没有修砌台阶,很多游客到山脚下就望而却步了。
但是,即便光顾的游客稀少,刻字却密密麻麻,几乎布满了每一块古砖、每一扇门窗,只要是人手能够触及的地方就几乎没有空地了。
游人刻字
成为古建永久“伤疤”
记者在园内看到,一些著名景点都有保护措施,比如在一些人手能够触及到的牌匾上,用透明的塑料外壳罩住。还比如,用栏杆将一些建筑物围起来。但是,在一处铜器上,记者却仍然看到了很多或清晰或模糊的刻字痕迹。
据了解,这些刻字是40多年前留下的,有一些刻字经过了一定的修缮处理,字迹模糊了,而有一些刻字,由于刻得太深,如果进行处理,会对铜器本身造成破坏,所以只能任由其留在铜器上,成了永远的“伤疤”了。
古建专家
刻字造成的破坏不可逆转
一位著名的古建修缮专家告诉记者,在文物上刻字对古建的损坏是不可逆的。比如城楼上的墙砖,它是清代的古砖,被游人刻上字后就遭到了破坏,如果要修缮,就要打磨、抹灰或者采用其他处理方式,但不管怎样,都改变了原貌,而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改变了它本身,文物的价值就大打折扣。这位专家说,出于对文物的尊重,一般不会因为游人刻字而对文物进行修缮,所以大量的刻字留言就像城市牛皮癣一样,破坏了古建。
从另一方面看,出于对古建的保护,管理方要么围起栏杆、挡上遮板,甚至建个房子围起来,游人就无法近距离观赏。所以说,少数游人的陋习将使多数游人的观赏权力受到限制。
心理专家
爱刻字的人自我认同感低
著名心理专家宗春山表示,“到此一游”是自古以来的遗风,不光中国人有这个习惯,外国人也有。喜欢刻画留言的人,一般自我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较低,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不足,因此以这种方式表明自我的存在,有“我刻故我在”的意思。乱刻字也是一种变相的占有欲,就像动物的原始边界感一样,比如小狗以撒尿来圈定边界,而人则刻成字,作为他来过的标记,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宗春山认为,在制止游人乱刻字的同时,还应进行疏导,比如在旅游景点设置一些留言墙、爱心锁,或提供可以签名留言的纪念品等,以满足这些人的心理,满足他们想表达自己“到此一游”的感受。
部分景区已推出
“到此一游”留言墙
中学生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被曝光以来,不断有国内景区推出“到此一游”留言服务。河南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就辟出指定地点,提供笔墨,供游客题写“到此一游”留言。武汉黄陂区木兰云雾山景区也设置了一处“‘到此一游’留言墙”,游客可在砖上刻字,字数不得超过15个,因为景区还要进行制作,所以要向留言的游客收取50元制作费。这些做法受到不少网友的赞成,并认为该做法值得推广。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其实,不独国人有留名“情结”,外国人也有这种嗜好。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到此一游”的重灾区,其中不少涂鸦为外国人所留。对付涂鸦行为,在严厉封堵的同时,何不转换思维,设立专门的签名之处?在国外,不少景点都有类似的墙,游客留下的种种涂鸦成为别样风景。设立签名墙,等于为爱好题字的人准备了精神自留地。游客想要表达个性声音,就无需在景区内乱涂乱画,既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净化了景区环境。而且,从旅游文化方面分析,这种墙也具有独特价值。岳麓书院有则涂鸦:“合天地之正,皆楚俊根;明世人之苦,乃诸佛心。周家人拜记。”如此典雅的留言,足可当楹联了。设立签名墙供游客涂鸦,既不损害公共利益,又彰显了自我个性,值得推崇。这种做法对于乱题字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疏导,可谓一举多得。
欢迎光临 驴友社区 (https://lvyoushequ.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