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社区

标题: 游览青岛铁骑山-----百福庵 [打印本页]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12
标题: 游览青岛铁骑山-----百福庵
(, 下载次数: 5)

2012.1.28晴天难得好天气,我因起来晚了没有随队伍去爬崂山顶峰祈福,决定去爬铁骑山。乘车111路车直奔城阳前金,然后又倒车上午10时到达铁骑山,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14
(, 下载次数: 9)

青岛城阳铁骑山 也叫 不其山,据《汉书·地理志》载: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不其县。又《太平寰宇记》载:“不其城,汉置,古城。”南峰“石城顶”,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山上立过旗号,故名“铁旗山”,后逐渐演化为“铁骑山”,自古至今为兵家重地。这里峰峦连绵,群峰峭拔,山顶巨石林立,四周岩石层叠,当地人称之为“大城”。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16
(, 下载次数: 9)
铁骑山,主峰海拔328.8米,面积1.5平方公里。山下,绿树成荫,遮天避日,著名的百福庵掩映在山下的绿树之中。山顶巨石林立,四周岩石层叠,当地人称之为“大城”。主峰居高临下,山下隘口、要道一览无余,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率大军途经此地,就在此筹备粮草,以乘船东渡大海。在山坡上安营扎寨后,把统帅三军的帅旗插在山顶,以便随时指挥大军行动。后来,人们便将此山称为“铁旗山”。远望此山恰似一匹佩鞍挂蹬的大马,逐渐演绎成了铁骑山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18
(, 下载次数: 7)
铁骑山之南峰有石形似城门,又名“石城山”。山之北峰名“铁旗”,后演成铁骑。铁骑山山势险峻,周围群山林立,易守难攻,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2
(, 下载次数: 7)

千年铁骑山,负载过历代兵家的征战厮杀,也承载着古来文人处士的风雅。历史在山明水秀间徘徊,留下满山的足履。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3
(, 下载次数: 6)
望着山颠上的“石城”,三座直刺青天的巨石,宛如为解放者屹立的纪念碑。炮火留给巨石的斑驳弹痕,是石碑上最真实的雕饰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6
(, 下载次数: 7)
1949年青岛解放时,解放军和国民党的残余军队在铁骑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攻克铁骑山,为青岛的解放扫清了道路。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8
(, 下载次数: 6)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8
(, 下载次数: 6)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29
(, 下载次数: 7)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35
(, 下载次数: 6)
葱茏绵亘的崂山北脉,如龙行蛇走,向西北伸延着它的嵯峨肢体, 山下松竹成荫,著名的百福庵掩映在山下的绿树之中,涓涓细流汇成的水库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百福水库和书院水库尽收眼底。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37
(, 下载次数: 7)

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崂山支脉的铁骑山南峰“石城顶”之阳,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初建格局无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为倒座殿,内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为硬山式,高约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撑顶上饰雀替,内祀玉皇大帝。白垩涂壁,彩绘壁画,青砖铺地,外观气势宏伟。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规模,后毁于文革时期。现在重建的百福庵.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39
(, 下载次数: 8)


百福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为倒座殿,祀菩萨,全石料砌筑,殿外石柱上镌写:“张家李氏”等字样;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为硬山式,高约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撑顶上饰雀替,朱漆门窗,门面南下筑石阶十余层,内祀玉皇大帝。白垩涂壁,彩绘壁画,青砖铺地,外观气势宏伟。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41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雨 于 2012-1-30 11:41 编辑

(, 下载次数: 8)
   百福庵是外山庙,距惜福镇和城阳、即墨较近,交通方便,香火甚盛,是外山派道家音乐胜地,又是当时著名的藏书院之一,藏有大量经典书籍。而修真庵是内山派庙宇,不准响动吹奏乐器。蒋道士为让养、蔺二人能认真研究道家音乐,便邀请她们到百福庵挂旃静修。养、蔺二人接受邀请,于当年秋迁居百福庵内之“萃元洞”(现仍完整存在),并出资扩修石洞,一洞为居室,一洞供神像。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43
(, 下载次数: 8) 相传百福庵初建时,庵的规模很小,仅以“萃元洞”而传名。原来,“萃元洞”不是一处山洞,只是一块巨石中空,后经略加凿饰,形成一个矮小的石中屋。石洞面南开门,高1米多,长方形,门额上镌有“萃元洞”字样。洞内空间不规则,东北角有一神龛,洞内潮湿昏黑,难以住人,但相传百福庵却是由洞内居住的两个尼姑之缘兴建起来的。又传宋徽宗时提出僧道合一,时奉佛教,洞内供奉百余尊高低大小不一的铜铸菩萨、罗汉等,曾得名“百佛庵”。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44
(, 下载次数: 1)

百福庵二殿的左后,由两块高约三米的馒头形巨石凿空而成。两洞互为犄角,洞内石地平整,洞顶穹隆,墙壁光滑并开有孔窗。洞门方形,两侧枢穴犹存。炎夏入洞,凉气沁人肌骨。明代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的两位妃子由北京潜入崂山“修真庵”为道,不久转入“百福庵”,入庵后两妃出资扩修了“萃元洞”,居住洞中潜心静修。有一则故事将二妃洞居的缘由加进传奇般的润色:“二妃逃出北京后,朝廷先后下了三道圣旨追令其返宫,二妃抗旨不归。朝廷无奈,下了一道变通的圣旨,大意是如不返宫必使二妃自置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境地。皇妃果然聪明,离了‘修真庵’,凿开‘萃元洞’。洞内石顶石地,无瓦无土,朝廷也就不再追究了。”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46
(, 下载次数: 6)

“石心居石室,元生萃元洞。泣泪何潇湘,唯在空静中。”(清·佚名《不其访道》)清人诗中所吟“萃元洞”,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48
(, 下载次数: 5)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0
本帖最后由 随风飘雨 于 2012-1-30 11:51 编辑

(, 下载次数: 4)
   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两个爱好笙、笛、箫、管等乐器并能歌善舞的妃子养艳姬和蔺婉玉在太监蔺卿的保护下,化装成乞丐,携带金银细软,千里迢迢,来东海崂山,潜入修真庵(今崂山区王哥庄),出家隐居山林之中,后来在蒋清山的帮助下迁居百福庵,从此百福庵就一天天热闹起来,并在此隐居了16年之久。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2
(, 下载次数: 5)

百福庵,早前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庙会,善男信女赶会人众,香火极盛,庵中香烟缭绕,笙钹齐鸣,山下乡村以“行宫香会”形式组成队伍,吹奏乐器,执掌旗幡伞盖,抬着内坐神像的纸扎花轿,浩浩荡荡,赴庙赶会,举行祈祷仪式,焚纸烧香,磕头祈福。最后把纸扎花轿焚烧,完却表达的心愿才觉安慰。午后仍怀虔诚心绪各回乡里。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3
(, 下载次数: 4)
传说:“清代康熙年间,百福庵住进一位江南的游方道人,每日斋膳之后,道人必袖一馒头到庵后,片刻归来,馒头亦失。住持道长不解,着一小道士尾随探究,见游方道人到庵后一棵老枣树前,把馒头抛向空中,只见一条巨蛇由树洞窜出,昂首接食,食毕复归树洞。住持道长念是好生之德,未再过问。数月,游方道人告辞,临行送住持枣叶十余片。原来,道人每日喂食巨蛇,蛇接食时涎液喷溅,偶有枣叶射落,叶浸蛇涎,道人拾回烘焙成茶。道人告诉住持:‘此茶性极冷冽,可化痞,用时一片足矣。’未久,住持腹生痞块,取枣叶茶一片泡饮,顿时痊愈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4
(, 下载次数: 5)
  现在,庵后那株藏蛇的枣树早已不在,却在野竹丛中见到一眼泉井。井深一米余,井壁石块砌成,水面齐沿。泉水清澈,井底沙石若无水遮。历代道士饮用此水,多有长寿者。别看井小,当年庵内四十多名道士,足够饮用。山有多高,水就多高。”掬饮几口,果然清凉甘醇。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6
(, 下载次数: 2)

百福庵原是一座藏书极富的庵庙。清初入庵的住持蒋清山,广罗经书乐谱,使百福庵跻入崂山十二藏书名院,以蒋清山化名称为“蒋迪南书院”。“文革”中,弥足珍贵的藏书,在“纸船明烛照天烧”的大火里焚之殆尽。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7
(, 下载次数: 7)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7
(, 下载次数: 6)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8
(, 下载次数: 4)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9
(, 下载次数: 4)
作者: 随风飘雨    时间: 2012-1-30 11:59
(, 下载次数: 5)




欢迎光临 驴友社区 (https://lvyoushequ.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