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网讯: 在津城,凡是户外运动的高端粉丝,都多少会对“花旗”大哥有所耳闻。在他的主持倡导下,从2004年开始,津城“驴友”连续开展民间助学活动,累计募得善款17万余元,还收到无数爱心物资,全部用于资助小凉山的困难学生。在推广户外运动,让更多人爱上大自然的同时,花旗还让更多人体会到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9500斤大米 送上3500米高原
在采访中花旗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开始从事专业户外运动,行程早已遍布中国,但到达小凉山后,心灵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凉山位于川滇交界,杂居着普米族、摩梭族、藏族、壮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山里的部分村民,条件十分艰苦,有些贫困家庭一年只有500元的收入,孩子们因贫困而辍学,甚至一些家庭到了春天青黄不接时会断粮,只能餐餐吃烤土豆。”
记者得知,花旗每年都要组织两次面向小凉山的助学活动,春天时带着驴友进山送食品送补给物资,秋天的时候在天津进行慈善义拍。今年春天,花旗和他的朋友们采购了整整9500斤大米和文具书籍等物资,仅靠着马驮,硬是把这些物资送到海拔3500多米的山上,送给当地4所完小和一个150人的村庄。
倡导理性慈善 助学坚持9年
在采访中,花旗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收拾着屋里的捐赠物资。9月8日,他将要组织一场秋季爱心助学慈善义拍,这已是他连续第9年组织此项活动。花旗告诉记者,“拍品都是朋友送过来的,大家对这个活动都很支持。过去慈善义拍的主力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现在除了他们,还有不少社会人士参与进来,到目前共收到善款接近一万元,拍品80多件。2011年时我们当场拍了26700元钱,希望今年能多拍些,资助更多困难孩子。”
助学9年来,花旗一直倡导着理性慈善,把助学变为一种长期行为。“也许一次活动募得的善款并不多,但贵在坚持,我们每年都搞活动,不仅帮助当地的困难群众,更把慈善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朋友的心中;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当地一时的物质条件,而是要帮他们获取技术与信息,主动改善生活,这也是我们把目光放在助学的意义所在。”
关注受助心理 已有孩子成才
在花旗经常登录的网络平台,记者在助学板块找到了他写给所有“驴友网友”的话,其中除了助学信息、高原健康指南、民族习惯等内容外,更多笔墨放在了进山后的注意事项上。“慈善活动中,往往一个小细节,都会造成受助者心理的变化,一些行动细节需要提前告知,其一是吃饭时,要坐在地上的毡毯上,也许队员无法接受那里的卫生条件,但所有队员都必须自然地坐下去;其二是触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也许大家看到当地的条件会掉下眼泪,但请大家尽量克制自己,虽然高山上生活的人们在物质上极度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直是我们向往的。”
在采访中,花旗自豪地告诉记者,“一些早年受到帮助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或是考上大学,或是留校任教,即便是留乡务农的孩子,因为读书识字,也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的农业技术,今年春天我们去的时候,欣喜地发现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塑料覆膜的方式在山里种田了。”
|